9月4日至6日,萬眾矚目的2024中國水博覽會暨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水務創新技術交流會,在重慶盛大召開。本次盛會由中國水利學會與中國水利工程協會聯合主辦,以“展水利前沿新技術,覽新質生產力場景”為主題,匯聚了行業精英與前沿科技,共同探索水利事業的創新發展之路。中銳網絡數字水利團隊攜智慧水利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亮相,與行業專家、廣大水利工作者共襄盛會。
展會期間,中銳網絡作為智慧水利領域的佼佼者,攜最新的技術成果與應用方案精彩亮相,包括大壩安全智能監測平臺、數字水庫、水文站、灌區綜合管理平臺、流域四預數字孿生平臺、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產品等,吸引了眾多與會嘉賓、業內專家領導蒞臨展位參觀交流。
大壩安全智能監測平臺
中銳網絡大壩安全智能監測平臺,以對大壩安全關鍵要素的實時全面監測為基礎,機器學習算法為核心,精準預警分析為結果,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新技術,構建全周期安全智能監測體系,全方位提升對大壩安全的感知能力,精準判斷大壩的安全狀態,保障水庫安全運行,進一步提高水庫防洪減災、調度運行技術水平。產品榮獲2022年度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水利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目前已應用在福建省多個水庫大壩。
其中,福建省溪源水庫大壩安全智能監測平臺項目,作為福建省大壩數字化的標桿項目, 爭創全國領先水平,既保證了大學城防洪安全的巨大現實效益,也引領示范福建省水庫大壩加強安全管理意識的社會效益和行業效益,意義重大。項目建成后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高起點規格,高標準建設,把項目打造成為可運用、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桿,以點帶面推動全省水利工程數字化建設。
數字水庫綜合管理平臺(中小型水庫)
針對傳統水庫管理模式的“難觀測、難采集、非及時”的系統性問題,圍繞著大壩安全監測、雨水情監測兩方面做了重點設計,以物聯網、GIS、AI、AR實景等技術為依托,全面整合水庫水情、工情、災情等多維度數據,供 “采集、匯總、分析、整合、統計”的端到端數據服務。目前已應用至十余個市、縣地區,服務百余座水庫。
數字水庫綜合管理平臺(中大型水庫)
針對傳統中大型水庫管理模式的“采不齊、報不準、看不清”的系統性問題,產品結合中大型水庫管理處日常管理需求,針對水庫“大壩安全監測、雨水情監測、庫區巡檢養護、標準化管理、水庫防洪調度“多維度進行設計,依照水利工程數字孿生建設標準,以物聯感知、數字孿生、智能應用等技術為依托,全方位保障水庫大壩的安全運行。
數字水文站綜合管理平臺
數字水文站綜合管理平臺利用數字孿生和GIS技術,實現水文信息的可視化管理,響應“三道防線”、“四預”政策。平臺包括統一門戶,提供統一認證和權限管理;數字水文站駕駛艙,集成氣象預報、實時水情等信息,實現“一屏看水”;實時信息監測及告警,按規程獲取數據并設置告警規則;水文監測管理,自動化任務觸發與閉環管理;運行管理,覆蓋設備從采購到報廢的全生命周期,多維度管理設備數據和網絡鏈路。
流域四預數字孿生平臺
中銳網絡自主研發的流域四預數字孿生平臺,服務于各級水利管理部門、防洪減災機構,聚焦臺風降雨等自然災害引發的城區淹沒、內澇等突發緊急災害,通過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的核心防控流程,解決傳統防汛會商平臺缺乏決策依據和動態推演能力的問題。
數字灌區綜合管理平臺
針對地方灌區管理單位、縣級水利局開發,圍繞灌區監測監管難的問題,重點解決灌區上渠道流量難以監測、水位難感知,渠道支流流向及灌溉水量等數據呈現及展示。圍繞著渠道水位、流量等數據提供統計、分析、整合數據服務,最終在水權運營上針對水資源管理、水權交易、水量統計、水權登記等方面提供細致化的服務。目前產品已應用至福建省中型灌區。
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產品
中銳網絡開發的水利工程標準化運行管理平臺,融合工作流引擎、文件動態存儲、大數據治理與移動互聯技術,為各級水利部門及地方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提供了一套涵蓋工程信息展示、安全管理、運維管護等方面的智能化解決方案。該平臺依據標準化手冊構建了工程狀態、安全管理、運行管護、管理保障及信息化五大模塊,涉及基礎信息管理、調度運行、工程檢查、維修養護、隱患處理、應急處置、安全監測、考核培訓及臺賬管理等日常工作,實現了標準化管理工作的平臺化,同時便于收集千分制考核材料,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能。
多年來,中銳網絡積極投身于水利民生事業,與多家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共建了福建省企業技術中心、福州市專家工作站等科研平臺,打造出“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智能監測解決方案”,目前,該方案已成功應用在福建省近300座大中小型水庫,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未來,中銳網絡將繼續發揮自身行業和技術優勢,推動智慧水利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助力水利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